嘧菌酯、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区别详解

眉山丰禾农资

嘧菌酯、醚菌酯和吡唑醚菌酯

 这三种杀菌剂的老祖宗是从一种蘑菇当中提取出来的,各大公司围绕着他们的老祖宗做修饰,改结构,伟大的巴斯夫公司第一个将醚菌酯推向市场。随后不久先正达推出了传说中的嘧菌酯,也就是阿米西达。阿米西达上市之后在杀菌剂界呼风唤雨,其他各个公司看着眼红啊,想尽各种办法跟进,推出了很多“菌酯”,但嘧菌酯是将将活性、成本等因素完美平衡的产品,性价比相对最高的,成为当之无愧的老大,再后来巴斯夫又开发了吡唑醚菌酯,这两年势头也很猛。都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因为其分子内含基团的不同分别起了不同的名字。

看了很多有关于嘧菌酯、醚菌酯还有吡唑醚菌酯的帖子,发现有人问药害的事情,当有些人回答有药害的时候,另一些人回答无药害,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在大自然存在着一种神奇的定律叫相似相溶原理,说通俗点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水容易和酒精这种长得比较像的东西相互亲和溶解,大分子的酯类却不容易溶解在水里,因为它们俩差别太大了,不互相待见。酯这种东西,更容易溶解在另一种酯中。植物叶面最外面的表皮是由各种角质、蜡质、糖、木质素组成的,虽然名字听起来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和酯长得很像(蜡质和角质本质上就是酯),所以叶片都和这三种杀菌剂有很强的亲和性。这就直接导致了这三种杀菌剂的强渗透性。尤其嘧菌酯,在去年前年刚开始推广的时候都告诉大家都不要与有机硅和乳油混用,原因就在这里。嘧菌酯在喷到叶片上透过表皮的过程会引起表皮角质层和蜡质层的重新排列,大幅度增加叶片的通透性,这个过程并不是瞬间的,表皮组织的通透性迅速增加导致局部叶片蒸发量增大就很容易产生药害,再者表皮角质、蜡质重新分布时由于外界因素影响分布不均,导致局部叶片蜡质层或者角质层出现真空,也会造成害药。有机硅和乳油会增加这种药害的风险,并不代表就一定会产生药害。大部分的植物在苗期时叶片表皮上的蜡质比例较大,角质和木质素含量较少,所以在小苗期都要慎用。吡唑醚菌酯比较神奇,出现药害的几率不大,原因不详,只能说吡唑基团你太强大。还没听说过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上有药害,感兴趣的可以去书上再查一查。总之,强大的渗透性让这类杀菌剂能很好地与叶片表面亲和,提升防止效果和持效期,但也对个别产品的安全性和用法用量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药害的原因也有可能是代谢物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具体原因不详。

杀鸡,千万别用牛刀

在很多人眼中这三种“菌酯”杀菌谱广,治病效果很不错,用药水平高的地方使用频率很高,殊不知这简直就是浪费这类杀菌剂的强大功效啊,总有一种千里马用来拉磨的感觉。要用好一个产品,就要对它怎样起作用了解透彻。为了更为直观说明问题,就不提专业的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能量和两条呼吸通路了,直接粗暴说起:

话说病菌要萌发生长繁殖就必须有能量供给,没有能量的话要么休眠,要么死亡。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就是依靠切断病菌的能量供应来消灭病菌的。病菌内的能量代谢就像各位家里的灯泡,为了保证可靠性,一个灯泡上有两条供电线路,平时只开一条最常用的,万一哪天这条常用的供电线路出故障了,那么第二条备用线路就自动开始工作,但是各位要明白,你进门开灯的开关只装在常用线路上,第二条备用线路不是由你的开关控制的,必须等常用线路在使用过程种坏了它才自动打开。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就是专门破坏这第一条常用线路的。而且非常狠,属于破坏力极强的那种。病菌体内发现这条路走不通了,就只能走备用线路了,当然这有个过程,并不是瞬间就切换的。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保证这个灯泡一直不亮?(如何保证病菌不产生危害?)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永远别让它开启常用线路的开关。甲氧基丙烯酸酯的神奇之处就在这里,它能强烈抑制病菌孢子萌发,让第一条供电线路从一开始就永远关闭,这样第二条供电线路就没有机会工作了。明白了这些,就来说说怎样用才最好。  

首先,这类杀菌剂最好在孢子萌发前使用,虽然这不现实,没看到病斑的时候没人会打药,而且这么贵;

其次,如果发病了,使用这类杀菌剂的最重要效果是防止病菌菌丝生长,防止游离在空气中的孢子二次浸染,而不是直接快速杀灭病菌;

第三,对于各类常见杀菌剂产生抗性的情况下起到治疗作用,这一条几乎用不到,我就不信有那么强大的致病菌;

第四,请尽量减少使用这类药剂的次数,他们的作用位点非常单一,抗性起的比较快,一季用3次封顶了;

第五,别指望单独用它杀菌,活性真和其他针对性的杀菌剂没多大区别,但是防效和持效期秒其他产品几条街;

最后提醒:鼓吹这类单剂杀菌效果,并长期使用单剂做治疗作用的人都是耍流氓,最好配着其他杀菌剂使用或者使用复配剂。把这三种一起用的人,我只想说,就算钱多,也不能烧着玩啊,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都叫“菌酯”,效果差别多大?

在此先声明一下杀菌剂的作用机理:杀菌剂按作用机理可分为保护性杀菌剂、铲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在病菌侵染前施用于植物表面起预防保护作用的,称为保护性杀菌剂;在施药部位能消灭已侵染病菌的,称为铲除性杀菌剂;能被植物吸收并在体内传导至病菌侵染部位而消灭病菌的,称为内吸性杀菌剂,许多产除剂也是内吸剂,两者大多有化学治疗作用。这三个化合物都是具有保护、治疗、铲除的作用,最大的区别在于醚菌酯较其他两个移动性差一些,吡唑醚菌酯较前两个活性高一些,嘧菌酯渗透性更强一些。如果这三个杀菌剂同一天开发出来,那我相信大家对它们的认识绝对不像今天这样非要分出高低贵贱,因为他们真的差不多,那些说醚菌酯这两年效果不太好的人也有道理,但要记住醚菌酯可是第一个被开发出来的,抗性也起来了,尤其国内,很多厂家登记在白粉病上,很多零售店刚开始时多用醚菌酯单剂防治白粉病,这两年有些地方打不住了吧?吡唑醚菌酯是较新的化合物,抗性较低,活性最高。怀疑醚菌酯不如嘧菌酯是很没道理的,就前期防效来说,两者半斤八两,后期治疗作用也都平分秋色,由于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良好的内吸移动性,在实际应用中这两者更好用。但是如果把醚菌酯喷雾用水量加大,喷的均匀些,效果也差不到哪去。

长按二维码加我微信

二维码
猜您喜欢
语艳-30%唑醚·氟环唑悬浮剂

中农美穗·唑醚·氟环唑悬乳剂

中农美穗是吡唑醚菌酯和氟环唑的混配制剂,悬乳剂相比悬浮剂具有更好的效果。

灰特力-30%唑醚·啶酰菌悬浮剂

灰特力-30%唑醚·啶酰菌悬浮剂

可高效防治果蔬和其他作物上由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如灰霉病、白粉病、菌核病、早疫病、叶斑病、褐腐病等。

杜邦™阿砣®广谱杀菌剂

杜邦™阿砣®是22.5%啶氧菌酯悬浮剂,是全新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杀菌广谱, 对卵菌、子囊菌以及担子菌等病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有着杰出的防治效果,是病害综合防治及抗性管理的有效工具。

巴斯夫健攻

柑橘种植常用杀菌剂及产品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杀菌剂大全,包含最新的氟唑菌酰胺、氯氟醚菌唑等。文章里面列出了常见的代表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