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唑类杀菌剂丙环唑即将退出欧盟市场
2018年6月13日, 欧盟委员会向WTO通报,建议不再批准杀菌剂丙环唑(Propiconazole)的欧盟登记。丙环唑于2004年在欧盟植物保护产品旧法规(Directive 91/414/ EEC)下获得批准,这次再评审在新法规(Regulation (EC) No 1107/2009)下开展。在成员国评估和同行评议过程中,有诸多关键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根据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评估报告结论,主要原因如下:
1、在危害分类中,丙环唑被列为生殖毒性1B类别;
2、由于代谢物的毒性数据缺失,在动植物产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并没有得到验证。目前设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高于法规(regulation(EC)No 396/2005)的默认值。所以,丙环唑对人类的暴露水平不应忽视;
3、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丙环唑代谢产物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尤其是代谢物NOA436613在所有相关场景中预计存在的含量高于参考值0.1微克/升;
4、丙环唑可能会对内分泌器官产生毒性;
5、此外,根据已有数据,与消费者膳食摄入相关的风险评估无法完成。根据欧盟农药法规活性物质批准的要求(参见 (EC) No1107/2009第4条),含该物质的植物保护产品的使用,不应给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EC综合考虑评估国和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评估草案以及同行评议的结果,认为该物质批准的条件不再满足,最终提议不再批准该物质。丙环唑目前的批准有效期截止到2019年1月31日。预计该通报将于2018年第四季度采纳,在欧盟正式的禁用公告发布后,相应的产品也要在规定期限内退出欧盟市场。
丙环唑(propiconazole)是一种具有治疗和保护双重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新型广谱性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影响甾醇的生物合成,使病原菌的细胞膜功能受到破坏,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可被根、茎、叶部吸收,并能很快地在植物株体内向上传导,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特别是对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水稻恶苗病、纹枯病、香蕉叶斑病等病害具有特效,可有效地防治大多数高等真菌引起的病害,但对卵菌类病害无效。丙环唑残效期在1个月左右。
丙环唑具有杀菌谱广泛、活性高、杀菌速度快、持效期长、内吸传导性强等特点,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吨位的三唑类新兴广谱性杀菌剂代表品种。

长按二维码加我微信
